文章摘要: 信貸政策收緊,很多購房人反映,申請的房貸一直沒音信,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這已經不是次聽到有人抱怨房貸不下來了。假如房貸真的沒辦下來,到底算誰的責任?會有哪些風險?一、房貸辦不下來的原因有哪些?首先要知道,造成房貸辦不下來的原因主要有三個
信貸政策收緊,很多購房人反映,申請的房貸一直沒音信,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?這已經不是次聽到有人抱怨房貸不下來了。假如房貸真的沒辦下來,到底算誰的責任?會有哪些風險?
一、房貸辦不下來的原因有哪些?
首先要知道,造成房貸辦不下來的原因主要有三個:
1、購房人自己征信、提交材料有問題
房貸辦不下來,先要確認自己的征信、提交的材料什么的有沒有問題,如果個人信用記錄不良不是故意造成的,可以跟產生的銀行商議能否開具非惡意證明,但在政策要求比較嚴格的銀行,未必行得通。
這個時候關鍵就要看產生的銀行,和準備申請房貸的銀行的要求了,在申貸前可以詳細咨詢貸款銀行的信貸員,因為對方是你的對接人,對你的情況相對更了解些,解決問題也更加有針對性。
2、賣方原因(開發(fā)商、賣房人)
買新房的時候,由于買房的人較多,難免會有出現漏交材料的情況,再或者開發(fā)商出售沒有預售許可的房子,兩種情況都是開發(fā)商造成的貸款辦不下來,購房人可以要求開發(fā)商解約,并要求退還首付金、定金,并承擔相應的違約金。
買二手房貸款辦不下來,最普遍的問題就是二手房產權不明確、房齡過大、不滿足滿五的條件等,說白了就是二手房房主有意或者無意隱瞞了房子的真實情況。
3、銀行放貸慢
還有一種情況,就是材料、房子什么的都沒問題,等了好幾個月房貸就是不下來,問信貸員也只是說已經審核通過了,但是放款需要排隊,今年政策收緊,放貸時間普遍變長了,等上3、4個月的情況太多了。
這個時候要注意做好心理準備,在簽訂貸款合同的時候,就明確一下放款時間,如果事先信貸員已經告訴說放貸比較慢,只能耐心等待。如果已經將放款期限寫到合同里,銀行在規(guī)定時間內沒有按時放款,就屬于銀行方面違約,購房人可以主張銀行承擔違約責任。
不過如果是政策變動,屬于不可抗拒力,《民法通則》里對于不可抗拒力的定義是:指合同訂立時不可預見、不可避免并不可戰(zhàn)勝的客觀情況。包括自然災害、如臺風、地震、洪水、冰雹;政府行為,如征收、征用;社會異常事件,如罷工、騷亂三方面。
購房人失去了購房資格或者被提高了首付、利率,就屬于不可抗拒力,銀行方面不需要承擔責任,雙方可以商議解決,或放棄申貸、或按照政策執(zhí)行。商議不成的,銀行也無能為力,只能通過法律手段解決了。
二、房貸辦不下來違約算誰的責任?
1、貸款周期拉長易造成一房二賣,預告登記制度來幫忙
貸款周期變長,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購房時間成本變長,有些賣房人在等待貸款期間,把房子抵押出去,或者出現其他債務糾紛,造成買房人不可過戶。有一種方式可以減小這種損失,那就是預告登記制度。
買房人可以在簽訂購房合同前進行預告登記,預告登記是指當事人簽訂買賣住房或者其他不動產物權的協(xié)議,為保障將來實現物權,而按照約定可以向登記機關申請預告登記。
如果在預告登記之后,賣方仍與第三方簽訂了房產抵押合同,第三方的抵押權也不成立。不過預告登記之后,賣房人是可以繼續(xù)出租住房獲得,或者住在房子里,直到交房。
這樣看來,預告登記后,賣房人不可在沒經過買房人同意的情況下,隨意處分房產,避免了一房二賣。
2、注意預告登記有效期
要注意的是,預告登記只有三個月的有效期,“預告登記后,債權消滅或者自可以進行不動產登記之日起三個月內未申請登記的,預告登記失效。”所以,預告登記三個月內,務必完成不動產登記。如果時間真的來不及,也沒關系,你可以反復申請預告登記。
目前,法律法規(guī)并未就預告登記的次數進行限制。各地登記機構也都準許對于就同一事項多次申請預告登記。另外,二手經適房無法進行預告登記。
無論是買房還是申請房貸,都是一個復雜、容易產生變數的過程,貸款辦不下來、房子出現問題,到最后受傷最深的還是買房人,讓人欲哭無淚。大家還是謹慎些,仔細核查住房信息、保證材料真實有效,盡量別出差錯。
房貸辦不下來怎么辦?如何避免出現一房二賣?
本文由入駐排行8資訊專欄的作者撰寫或者網上轉載,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排行8立場。不擁有所有權,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。如發(fā)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/違法違規(guī)的內容, 請發(fā)送郵件至 paihang8kefu@163.com 舉報,一經查實,本站將立刻刪除。
上一篇:回遷房有哪些戶型
下一篇:買第二套房子可以貸款嗎
提取公積金后悔可以補存進去嗎
2025-10-03買房送車位有什么套路
2025-10-03抵押住房貸款還不上怎么辦
2025-10-03組合貸款買房收入證明咋開
2025-10-03為什么說錯層房不可買
2025-10-03公積金審核會把房產證收走嗎
2025-10-02